第144节(1 / 4)

&esp;&esp;“为什么你们要集训两个月再去比赛呢,”北武笑着告诉佑宁:“因为比赛还牵涉到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。”

&esp;&esp;赵佑宁一呆,虽然还不懂,但立刻热血澎湃起来。

&esp;&esp;“我们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,一直没参加io,就失去了这个宝贵的舞台,不参加就更加谈不上引入这个国际赛事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去年在巴黎就质疑了这个问题。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国都会参加io,这个比赛更像一个世界青年联欢会,是展现自身国家水平和魅力的一个平台,”顾北武把最后一块烤鸭卷好放到佑宁的盘子里:“要融入国际社会,要展示我们国家,方方面面都不能放过。所以你们如果获得了金牌,不比女排那世界冠军的金牌份量轻,都是在为国争光,当然,对于你们年轻人自己,也是极有好处的,可以增长见识结交各国的朋友。”

&esp;&esp;佑宁真心羡慕斯江,也理解了为什么斯江一直对这个世界有着不一样的认知和理解,她的世界那么丰富广阔。还有顾念小朋友,有这样的爸爸妈妈,真是太幸福了。

&esp;&esp;话题再回到数学系和物理系的战争,赵佑宁挠挠头表示自己的确还没想好,这几年来他对数学、物理还有计算机的兴趣几乎不相上下,实在拿不定到底怎么决定。

&esp;&esp;“热情,”北武诚恳地给出了建议:“最重要的是热情,宁宁你是有天赋的人,关键在于你最想把天赋用在哪里。哪一门学科能激发起你最深层的热情,你就选那个。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其他事情上,以后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修正。”

&esp;&esp;看到赵佑宁若有所思,善让笑道:“我们那届有位天才,叫冯奚乔。那时候我们还不是先填志愿再考试,都是眼前一抹黑考完被录取了再选专业。他是因为中学里物理一直满分就随手选了物理系,没想到是位了不起的物理天才。要知道我们77级几乎没几个应届生,像你顾叔叔都不算年龄最大的,很多人都已经结婚生孩子了,冯奚乔当年才十八岁,读了两年,在李政道先生的帮助下去了哈佛,今年他应该可以拿到哈佛物理系的博士学位。”

&esp;&esp;听着传奇人物的传奇经历,赵佑宁不由得为之神往,却连打了三个饱嗝。

&esp;&esp;他尴尬地捂住嘴,北武和善让哈哈大笑,老太太赶紧给他倒了杯温水来。

&esp;&esp;“幸好你不是打三个喷嚏。”善让眨眨眼。

&esp;&esp;“为什么?”赵佑宁趁着打嗝间隙好奇地问。

&esp;&esp;“斯南经常说,一个喷嚏有人想,两个喷嚏有人念,三个喷嚏,对不起,你感冒了,赶紧吃药去。哈哈哈哈。”

&esp;&esp;赵佑宁一边打嗝一边忍不住笑,他突然想到,即便没有顾北武和周善让的谆谆教导,斯南依然长成了现在古灵精怪的模样,还那么善良体贴,也挺不容易的。

&esp;&esp;远在乌鲁木齐的陈斯南连打了三个喷嚏,茫然四顾,她这是感冒了?要吃药吗?

&esp;&esp;——

&esp;&esp;五月中,赵佑宁没能成为六人参赛团队中的一员,失望肯定是失望的,但强中更有强中手,主教练的选择必然有他的道理。两个月的集训收获也很大,至少他想清楚了自己更喜欢要考哪所大学选择什么专业。集训营里所有的学员基本都收到了各大名校的邀请,虽然清华和上海交大等学校没有参与这次集训营,也都递出了橄榄枝。

&esp;&esp;五月底赵佑宁回到上海,十七岁的他被保送北大物理系。

&esp;&esp;九月,赵佑宁成为了北大物理系的新学子。

&esp;&esp;第230章 (增补280字)

&esp;&esp;到斯江下乡学农的时候,在其他人眼里,她和唐泽年已经是公开的一对。斯江从频频否认到懒得理会,最后好像连解释都显得很矫情做作。因为不可否认,唐泽年是除了阿哥以外和她关系最亲密的异性。

&esp;&esp;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,唐泽年和李南总是先坐公交车到万春街弄堂口等斯江,再一起步行去学校,顺路是当然不顺路的,但理由又很充分,三个人一路上只许使用英语对话,提升听力、语感,谁要是答错五次或是讲中文了,课间点心谁请客。放学也是三人同行,每周三次的托福课结束后,经常在外国语学院附近解决晚饭。晚饭都是唐泽年请,李南嘻嘻哈哈摆明要吃白食,斯江抢了几次都抢不过唐泽年。

&esp;&esp;“我们各付各的吧,不能总是你请客,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。”斯江坚持道。

&esp;&esp;“如果你托福考到580,你不想请我们都不行。”唐泽年:“平时都我来,要不然我就变成吃‘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