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(2 / 4)
河西进,护卫京师,小镜河以南三万人马回撤到京畿以北,另从瓮州、罗梧府、洪州等地紧急征兵,北上支援长风骑。
河西府失守,华朝朝野震动,由河西平原南下逃避兵难的百姓大量涌入京畿,米价暴涨,粮食短缺,潇水平原十二州府世家贵族悄然南撤。内阁与太子商议后,任命德高望重的谈铉谈大学士为三司使,主理安抚难民事宜,“第一皇商”容氏于国难之际挺身而出,开仓放粮,平抑米价,并带头捐出财物,以作军饷。在容氏的带动下,京城富户纷纷捐钱捐物,军粮不断运往前线,民心渐趋稳定。
夜风中,马蹄声由急而缓,终转为慢慢的“踢跶”声。
江慈不再策马,任马儿信步向前,那清脆的踏蹄之声,伴着原野间的蛙鸣声,让她的心无法平静。
马儿仿似也听到她心底深处、那声郁然低迴的嘆息,在一处草丛边停了下来。
江慈愣怔片刻,抚了抚马儿的鬃毛,低低道:“你也不想走吗?”
马儿喷鼻而应,低头吃草,江慈不自禁地回头看了看。
夜雾,浅浮在原野上,宛如她心头那一层轻纱,想轻轻揭开,却又怕去面对。
帐内,烛火渐渐燃到尽头,裴琰却仍是默立。
帐外,传来一阵阵蟋蟀声,夹杂着,越来越近、轻柔的脚步声。
裴琰猛然回头,江慈挑帘而入,抬头见到裴琰,往后退了一小步,旋即停住,静默片刻,平静道:“相爷,您怎么在这里?”
裴琰盯着她,纹丝不动地站着。良久,方淡淡道:“你不是走了吗?怎么又回来了?”
江慈一阵沉默,又慢慢走至帐角,将先前套在外面那哨兵的军衣脱下,理了理自己的军衣,并不回头:“不走了。”
“为什么?”裴琰凝望着她的背影。
江慈转过身,直视裴琰。她清澈如水的眼眸闪得他微眯了一下眼睛,耳边听到她坦然的声音:“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,所以决定回来,不走了。”
裴琰默然无语地望着江慈,江慈笑了笑,道:“相爷,您有伤,早些回去休息吧,我也要去医帐,凌军医他们实在是忙不过来。”说着转身便走。
裴琰却是一阵急咳,江慈脚步顿了顿,听到身后之人咳嗽声越来越烈,终回转身,扶住裴琰。
裴琰咳罢,直视着她,缓缓道:“你想做军医?”
“―――是。”
裴琰嘴角微扯:“既要做军医,那我这个主帅的药,为何现在还没煎好?”
江慈“啊”了声:“小天他们没有―――”
裴琰冷冷道:“你想留在我长风骑做军医,就得听主帅的命令。去,把药炉端来,就在这里煎药,煎好了,我就在这里喝。”
江慈只得到医帐端了小药炉过来,凌军医知她身份特殊,只是看了看她,也未多问。
江慈将药倒入药罐内,放到药炉上。裴琰在草席上盘腿坐落,静静凝望着她的侧影,忽用手拍了拍身边。江慈垂目低首,在他身边坐下。
药香,渐渐瀰漫帐内。
裴琰长久地沉默之后,忽然开口,似是苦笑了一声:“安――澄,第一次见到我时,我正在喝药。”
江慈听到“安澄”二字,想起那日,裴琰抱着安澄尸身、仰天而泣的情形,暗嘆一声,低声道:“相爷,请您节哀。”
裴琰却似陷入了回忆之中,他望着药罐上腾腾而起的雾气,眼神有些迷蒙:“我从两岁起,便洗筋伐髓,经常浸泡在宝清泉和各式各样的药水中,每天还要喝很多苦到极点的药。直到七岁时,真气小成,才没有再喝药。”
江慈想起相府寿宴之夜、宝清泉疗伤之夜,他所说过的话,无言相劝。
“安澄和我同岁,还比我大上几个月。我记得很清楚,裴管家那天将他带到宝清泉,我正在喝药。这小子,以为我是个病胚子,又仗着一直在南安府和一帮孤儿打架斗狠,以为自己有两下子,颇有些瞧我不起。”裴琰似是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情,微微而笑。
江慈早知他幼年便是个厉害角色,也忍不住微笑:“相爷用了什么法子,安,安大哥肯定吃了个大亏。”
裴琰想起当年在宝清泉,那个被自己整治得死去活来的小子,笑容逐渐僵住,语调也有些苦涩:“没什么,就只是,让他认我做老大,唯我之命是从而已。”
江慈自入相府,和安澄也是经常见面。以前一直觉他就是大闸蟹的一条蟹爪,恨不得将其斩断了方才洩愤。但那日在战场上见他那般惨烈死去,知道正是因为他率死士力挡桓军,才保住了另外三万人的性命,没有让桓军长驱南下,心中对他印象大为改观,深为敬重,不由嘆道:“安大哥怕是吃了不少苦头。”
“是啊。”裴琰微微仰头,这几日来,他胸中积郁,伤痛和自责之情无法排解,这刻彷佛要一吐为快:“这十八年来,他一直跟着我,从未违抗过我的命令。我有时练功练得苦闷,还要拿他揍上几拳,他也只是咬牙忍着。我和玉德,有时偷溜下山,去南安府游逛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